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宋代茶文化:点茶法的传承与创新(古代茶文化宋代的点茶法介绍)

2023-09-24 13:41 分类: 历史文化 阅读:379
 
点茶法,一种在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的茶饮煮制方法,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点茶法源于唐代的阉茶法,经过数百年的演变,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茶饮煮制方法。如今,点茶法已经传入日本,并成为日本茶道中的重要元素。

点茶法的程序包括炙茶、碾罗、候汤、烘盏

、击拂等步骤。其中,候汤和击拂是点茶法的关键。候汤是指将茶末放入茶盏中,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,谓之“调膏”;而击拂则是用茶筅搅动,使茶末上浮,形成粥面。

点茶法的特点是先将饼茶烤炙,再敲碎研成细末,用茶罗将茶末筛细。罗细则茶浮,罗粗则末浮。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,注入少量开水,搅拌得很均匀,再注入开水,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,使之产生泡沫(称为汤花),汤花越白越厚越好,达到茶盏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。

点茶法与唐代的烹茶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,不再将茶末放在锅里去煮,而是放在茶盏里,用瓷瓶烧开水注入,再加以击拂。这种方法使得茶叶保持其原有的香气和口感,使得茶汤更加美味。

点茶法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,流行至今。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。

在点茶时,使用的茶具包括风炉、汤瓶、茶碾、茶磨、茶罗合、茶匙、茶筅、茶盏等。其中,茶碾和茶磨是点茶法的典型茶具。

点茶法主要有备茶(炙、碾、磨、罗)、备器、取火、候汤、熁盏、点茶(调膏、击拂)等步骤。汤瓶置风炉上取火候汤,点茶水温为初沸或二沸,过老过嫩皆不好。熁盏令热,用茶匙量取茶粉入茶盏,先注汤少许,调成膏状,然后边注汤边用茶筅环搅,待盏面乳沫浮起是谓茶成。

点茶法可直接在小茶盏中点茶,也可在大茶瓯中点茶,再用杓分到小茶盏中饮用。

总之,点茶法是一种独特的茶饮煮制方法,源于唐代,发展于北宋,流传至今。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,更体现了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郑重声明:喝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老竹大方:一段与茶有关的传奇故事(老竹大

青铜瓷器杯与现代紫陶杯历史文化演变
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

    暂无相关内容

关注我们

    二维码

文章标签

< > Popup Image
返回顶部